发布时间:2017-07-16 07:24 来源:EaBIM 作者:未知 QQ群:567366607
机电BIM模型能在施工前有效优化管线布置,检查管线碰撞,确定综合支吊架方案,精确定位预留预埋孔洞,大大减少机电施工中的拆改返工。
建立符合项目实际情况的机电模型,是进行机电BIM应用的基础。如何快速高效的协同工作,提高建模工作效率与准确性,是许多项目面临的难题。
本系列文章结合实际项目机电模型的建立,对机电建模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技术要点、难点进行总结归纳。文章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CAD图纸优化、管线综合设计原则、REVIT机电建模前的准备工作、机电建模简介、简易协同工作平台的搭建、机电建模疑难问题解决。
目前大部分项目设计方都没有给出模型,需要施工方基于设计的二维CAD图纸建立三维模型。清晰、规范的CAD图纸可以有效提高BIM建模的效率。机电涉及专业众多,图面复杂,在BIM建模之前对CAD设计图纸进行预处理十分必要,现分享以下几点图面处理技巧:
1、在各专业图纸中只显示本专业所需图层
1.1针对不同专业,确定基点(一般基点选择每张平面图都存在的两个轴线交点或者核心筒的一个角点),利用UCS命令将已选基点定为(0,0,0)原点,方便统一链接CAD图纸时使用原点对原点命令,使各层各专业图纸不错位。
1.2使用LAYISO命令在CAD图纸上仅提取本专业所需相关图层。
1.2.1图层可以通过图层管理器(快捷键LA)进行控制,但LAY开头的图层控制命令更为方便,更多的图层命令需要CAD安装了Express功能,既工具栏中有Express菜单。
1.2.2若没有Express菜单,有可能是安装时忘记勾选,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添加,控制面板——卸载或更改程序——CAD程序——添加或删除。
1.2.3添加完成之后重新打开CAD,也会出现Express命令栏不显示的情况,可以按照以下操作进行恢复。
(1)在CAD命令栏里面输入Appload指令,按回车执行此命令。
(2)选择CAD安装目录下面的Express文件夹(比如,我的安装目录是D:\ProgramFiles\Autodesk\AutoCAD2012\Express)。
此时菜单栏中已显示Express的工具条
1.2.4现对其中的常用命令做简单介绍,可以设置这些命令的快捷键,更多的还需在实际操作中熟悉。
LAYON:打开所有图层;
LAYISO:隐藏或锁定除选定对象所在图层外的所有图层;
LAYUNISO:打开使用上一个 LAYISO 命令关闭的图层;
LAYOFF:关闭选定对象所在的图层;
1.2.5若图纸中存在有无法分解的块,有可能是在定义块的时候未选择允许分解。
可以选择块,点击鼠标右键进入块编辑器中,使用CTRL+1打开属性设置进行修改。
2、将各相关专业叠加在建筑图纸上
2.1.1在各专业图纸上只留下本专业所需图层及基点之后,使用PU命令进行图面清理,保存至对应的管综文件夹。
2.1.2打开新的建筑图纸,使用外部参照命令(快捷键XR),将管综相关图纸参照到建筑底图上,对齐基点,使用修改外部参照命令进行修改。
(1)在CAD命令栏里面输入XR指令,按回车执行此命令。
(2)选择管综相关专业图纸。
外部参照相对于复制粘贴来说,具有保持各专业图纸的独立性,方便协同操作,减小文件容量等多方面的优势,建议优先采用。
2.1.3平面碰撞检查与调整
生成了原设计的管线综合图纸后,我们在二维平面中就能发现管线很多重叠的地方,通过对管线综合图纸在建模前进行预调整,能有效减少建模修改工作量。有关管线综合调整的原则及技巧,将在BIM机电模型建立全阶段详解(二)——管线综合设计原理中说明。
BIM机电模型建立全阶段详解(二) 管线综合设计原则
现代建筑规模大,使用功能多,机电系统复杂。如何在有限的层高内合理地布置机电工程管线,最大限度地节约出可用空间,增强建筑物的空间感,成为提高建筑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应用,机电管线综合设计已从传统的二维图纸平面布置发展为可视化三维模型碰撞检查调整,但不论是二维或者三维管线综合设计,都有类似的调整思路与原则,本文就此与大家进行分享。
1、 平面定位
管线平面定位是在各专业图纸或模型叠加之后,从二维俯视角度对各类管线进行平面布置。管线之间同层错开布置最佳,应避免多层叠加,减少交错翻弯,而布置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管线的外形、管径尺寸、保温厚度、支吊架尺寸、相克管线布置规范、基本间距要求、施工操作空间、预留后期管线位置、检修通道等。下表列出一些常用数据(单位mm),具体详见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2、 标高布置
通常最低净高要求如下(甲方特殊要求除外):
注:管道下方的支吊架(考虑管下100mm),大于1.2m宽风管及排管下方的喷头(考虑管下130mm)。
在确定不同建筑功能的层高要求之后,需要合理规划可使用设备层高度的管线布置,先布置大尺寸风管、水管主管和尽量不翻弯的管线,对于设备层高度相对紧张的范围,尽量只布置占空间最大的管线层,其它管线通过水平调整来避让,有交错的地方,需要套用建筑梁图条件确定翻弯位置。
通过科学计算和有效的沟通,设计图纸上的某些技术参数、管线规格在满足设计要求下是可以调整的;若实在无法达到标高要求,可以协商修改建筑平面功能布置,或者是提前达成降低标高要求的一致意见。
3、 交叉翻弯
3.1交叉翻弯原则:
在确定谁翻弯的问题上,原则就是符合经济、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主要是考虑规范要求、施工便利等;经济分析是量化的比较,就是“翻弯造价低的管道让翻弯造价高的管道”,现将一般原则总结如下:
(1)小管让大管:因小管道造价低易安装,而大截面、大直径的管道,如空调通风管道、排水管道、排烟管道等占据的空间较大,不易翻弯。
(2)有压让无压:无压管道,如生活污水、粪便污水排水管、雨排水管、冷凝水排水管都是靠重力排水,因此水平管段保持一定的坡度,是顺利排水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所以在与有压管道交叉时,有压管道应避让。
(3)水避让电:在热水管道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4)低压管避让高压管:高压管造价比低压管高。
(5)金属管避让非金属管:因为金属管较容易弯曲、切割和连接。
(6)非保温避让保温。
(7)临时管线避让长久管线。
(8)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有利于施工和检修,更换管件。
确定谁翻弯后,如何翻弯、在何处开始翻弯可参照下表(单位mm):
注:同类管线翻弯保证同直线同平面。
具体调整必须根据图面管线情况,结合功能要求、现场状况、施工工序要求并做好经济和质量、工效对比分析,细化平衡,尽可能减少协调和管理难度。如地下车库无吊顶,喷淋主管贴梁上层安装便于上设喷头,而在卖场有吊顶,让其底层布置便于下设喷头,针对商场风管和喷淋管线密集的特点,通过分层避开此部分管线,减少深化设计工作量,同时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在施工管理中,对业主指定分包系统管线和预留扩容管线要做好统筹布置。机电部门相关技术人员要了解和指导机电分包单位进行管线综合平衡布置。相关设计与调整信息需要保存在统一的施工管理平台上,以便各方能实时更新查看。
公告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同望BIM,转载请注明来源;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和稿件,不代表本网态度和观点,若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