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微信/手机QQ/微博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描关注天工造价官方微信,及时获取最专业的BIM资讯

同望BIM交流群
点击加入
QQ群号:567366607

中国BIM高级研修班(第四期)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17-06-29 11:30    来源:中国 BIM 发展联盟    作者:王荣    QQ群:567366607

由国家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BIM发展联盟)主办、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和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体系与应用实践”高级研修班(第四期)--“中国BIM黄埔军校四期”于2017年4月15-20日在广州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建筑业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及从事BIM软件开发、应用实践、教学科研工作的企业负责人、高级技术骨干等共66位学员参加研修活动。

一、研修背景

住建部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4)-BIM应用与发展》指出,相对企业对BIM技术的需求,BIM专业人才相对不足,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报告表明,诸如人才匮乏或能力欠缺的问题,在各类调查中出现频率超过50%。据《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调查显示,仅建筑设计层面,在全国建筑行业能运用BIM进行工程设计及实践的人员,与传统CAD设计人才相比有数十万的差距。

2016年8月,住建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提出增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能力,优化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注重引进BIM等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精通信息技术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各类人员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能力。

近年来,建筑行业对BIM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而目前国内对BIM人才的培养规模不能满足需求,存在缺乏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缺乏对BIM人员的有效培训等问题,BIM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BIM推广应用的瓶颈之一。

结合BIM应用现状和行业人才需求,本研修班旨在通过对BIM理论的系统阐述、国内外BIM应用现状的分析研究、中国BIM发展路线与技术标准体系等的专题研讨,及中国BIM应用实践经验的分享交流,为行业培养能深入理解BIM基础知识、掌握BIM先进技术、熟悉BIM标准体系、具备一定BIM专业技术能力与应用实践水平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扩散效果奠定基础。

图1:中国BIM高级研修班第四期开学典礼集体合影

二、主要特点

(一)单位高度重视,组织落实到位

本期研修班举办地点为我国“黄埔军校”所在地——广东省广州市,为进一步发扬黄埔精神,传承优秀教育文化传统,实现“中国BIM黄埔军校四期”最佳研修效果,本期研修班得到了主承办单位各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更好地筹备研修各项活动,主承办单位领导、授课专家代表及会务组织人员分别于2017年1月10日,3月23日召开两次研修筹备工作会议商定研修具体安排及重难点问题,会务组人员于1月13日赴广州白云山山庄旅舍考察确定研修场地及相关会务安排。

为更加高效有序开展研修工作,会务组制定《中国BIM高级研修班第四期工作方案》,明确招生对象、录取方式,研修内容、课程安排、研修资料,研修考核、激励措施、班级管理,媒体宣传,会议具体分工,及重难点工作的多项解决方案;并按照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即PDCA循环的项目实施过程组织研修活动。做到提前策划、精心准备,统筹规划、严格执行,注重细节、保证质量。

(二)以需求为导向,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和实际岗位需要,BIM人才的特点是其专业复合性、市场稀缺性和专业能力的高附加值。BIM人才胜任素质可分为初、中、高三个层级:初级BIM人才要求具备建模能力;中级BIM人才要求具备实战能力;高级BIM人才要求具备专业技术与管理综合能力,即除了要具备建筑领域技术专业能力和BIM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懂业务、会管理、善协调,在BIM技术与企业管理之间架起桥梁。建筑业从单纯的生产力建设提升到最后生产关系的改造,必然需要更高层次的复合型BIM人才。

 

图 2:中国 BIM高级研修班 BIMer’s DNA

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行业发展的高度,以培养具备BIMer’s DNA(BIM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八项基本素质,即“应对挑战、逻辑思维、热衷科技、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统筹考虑、实事求是、奉献社会”)的技术人才为目标,设置“BIM发展应用概况”、“企业BIM应用实践”、“BIM标准与软件”、“BIM顶层设计与落地”四大研修专题,开展包括主题报告、专题研讨、学术交流、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同时举办了参观活动和赠书仪式。四大研修专题课程是在前三期各独立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化完善调整,更全面体现了课程内容的体系化、针对性和完整性。

(三) 创新研修机制,优化研修环境

按照“高水平、小规模、重特色”的理念精心策划,发挥各方优势,创新研修机制。2017年2月15日,关于举办“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体系与应用实践”高级研修班(第四期)的通知发出,研修报名招生工作正式开展。为实现高水平研修生源筛选,本期研修班采取联盟网站在线报名、考核选拔录取的形式;报名人员需登录“中国BIM发展联盟行业人才信息系统”,通过注册登录、填报个人基本信息、填报研修需求调查表、参加研修入学资格考试(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完成在线考试和报名。共373人参加了在线入学考试,成绩及格共129人;综合报名人员资历及入学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学员70名;录取名单在中国BIM发展联盟网站公布。

 

图 3:中国 BIM高级研修班 第四期在线报名统计

4月16日,开学典礼在广州白云山山庄旅舍举行。在开学典礼上,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李云贵致辞,强调了研修班宗旨,并作了学员研修需求调查报告;中国BIM发展联盟秘书处王荣介绍了联盟工作情况及本期研修安排;授课专家代表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CEO何关培、本班班长中建五局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BIM中心主任田华、学员代表广西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秘书长郑玉洁及“中国BIM黄埔三期”优秀学员代表李柏分别在开学典礼发言讲话。中国BIM发展联盟秘书长程志军主持开学典礼。

 

图 4:中国 BIM高级研修班 第四期开学典礼现场

研修活动不断优化研修制度环境、组织环境、服务环境。本期研修严格执行《国家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级研修班管理办法》,通过管理制度保证研修效果;根据报名人员专业及岗位特点,全班66位学员分为7个组,成立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7位组长共9人组成,制定《班委工作手册》,对班委协助全班学员报到入学、主持研修授课、组织提交研修成果、完成研修综合评价等内容做出相应规定,优化班级组织环境,更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修班得到本期活动研修所在地白云山山庄旅舍大力支持协助,山庄为研修学员设置独立用餐区域及各研修小组讨论场所,保证了学员间联络熟悉和沟通交流;班级建立QQ群、微信群,分享研修资料,解决学员研修中遇见的问题,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图 5:中国 BIM高级研修班 第四期学员交流研讨

4月18日下午,全体学员参观了本期研修活动所在的山庄旅舍。山庄旅舍是一座现代岭南建筑作品,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主持设计,山庄总经理刘少星介绍了山庄旅舍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及山庄文化底蕴。参观活动后,举行了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赠书仪式及中建《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指南(第二版)》、《建筑工程设计BIM应用指南(第二版)》首发暨赠书仪式。由国家BIM标准主编黄强研究员,中建BIM指南主编李云贵研究员及副主编何关培先生分别向山庄旅舍总经理刘少星先生赠送国家BIM标准和两本中建BIM指南,作为在山庄旅舍保存和展览的我国建筑领域首批文献资料,长期收藏和展示。

 

图 6:主编黄强理事长、 主编李云贵任 、副主编何关培赠书山庄旅馆

(四) 提升研修水平,培育领军人才

本期研修师资力量雄厚,邀请到13位行业专家及国家标准主编分别作主题报告并参与专题研讨互动,介绍BIM系统理论、分享科研成果、交流实践经验。4月16-19日,中国BIM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国BIM标委会理事长黄强研究员系统解读了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2016),重点阐述了中国BIM发展战略及顶层设计、P-BIM模型创建与应用相关内容;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李云贵针对建筑业企业BIM应用探索与实践作了总结分享,并对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进行系统解读;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CEO何关培针对BIM现状、BIM应用重点关注问题、未来BIM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同时根据项目实践经验阐述了业主BIM应用的概况;清华大学张建平教授系统阐述BIM概念、国内外BIM研究现状、BIM最新研究与应用以及BIM发展与应对等问题;香港理工大学沈岐平教授介绍香港理工大学沈岐平教授介绍香港BIM应用情况。

 

图 7:中国 BIM高级研修班 第四期课程安排

     围绕“企业BIM应用实践”专题,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令狐延介绍了中建四局BIM应用探索--重量管理法;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徐慧分享了中建西南院作为设计企业在BIM应用的实践经验;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楼跃清介绍了中建三局BIM应用概况及典型案例;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金睿对浙江建工BIM应用作了整体介绍。

在“BIM标准与软件”专题分享中,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何波系统介绍中建《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指南(第二版)》内容;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智能化研究所副所长邱奎宁系统阐述中建《建筑工程设计BIM应用指南(第二版)》;北京鸿业同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晓军及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BIM业务拓展经理张学生分别展示介绍P-BIM实施方式下鸿业BIM系统集成应用方案和欧特克BIM系统集成应用方案。参会学员与授课专家就企业BIM实践应用中的困惑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积极交流探讨。

 图 8:国家标准主编黄强理事长、李云贵主任授课

学术交流及团队研讨环节在每日课程结束后进行。全班7个组通过团队小组研讨的方式,针对授课专家的思考题和研讨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并形成每日团队研讨成果报告。团队研讨内容包括:以经济效益作为BIM技术的评价指标是否合理,针对本单位性质特点BIM技术应如何创造效益,在BIM互联网时代设计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BIM软件和BIM概念等。

 图 9:学术交流及团队研讨

4月20日,举行研修成果汇报、结业综合考试和“黄埔四期”结业典礼。本期研修班7个团队选派的14位学员代表在研修成果汇报中介绍了研修收获及BIM科研和应用成果。各位学员参加研修结业综合考试,全体66位学员顺利结业。在结业典礼上,授课专家代表为结业学员颁发了“中国BIM发展联盟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为本期研修评选出的7名最佳学员、1组最佳团队、1名最佳班委颁发了“荣誉证书”。

图 10 :最佳团队及最佳学员荣誉证书

图 11 :中国 BIM高级研修第四期圆满结业

三、主要成效

(一)聚集创新资源,推广科研新成果

本期研修教材资料包括:首部国家BIM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中建股份《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指南(第二版)》、《建筑工程设计BIM应用指南(第二版)》,《BIM应用决策指南20讲》,及《建设中国BIM自主平台开启创新创业之路》、《中国BIM发展联盟2016年报》、《联盟简报11期》、《联盟海外BIM简讯》;本次研修汇聚了行业领军机构的BIM技术负责人,聚集了行业内最新研究成果,搭建了行业人才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了科研成果在行业内外的宣传和推广。

 

图 12 :中国 BIM高级研修第四期研修资料

(二)强化责任意识,激发组织新活力

研修班从研修总体策划安排到具体落实执行,从邀请授课专家到班委会组织设置,各机构人员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负责、密切配合。汇集行业产学研用各机构权威专家、选拔录用行业内各专业领域的精英人才,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氛围;研修班委会新设置学习委员一职,每日总结小组研讨结果,整理课堂学员提问及授课专家解答要点内容,充分发挥班委会作用;同时,研修班在主办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还得到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广州大厦白云山庄旅舍的倾心服务,以及EaBIM网站的全程每日媒体宣传报道;通过6天的研修活动,提升全体学员系统思维能力、扎实分析能力、激情创新精神,激发了团队组织新活力。

(三)发挥辐射作用,提升品牌新高度

根据满意度测评结果,学员对本期研修综合满意度达94.3%。本期研修在筹备策划、课程设置、组织管理、研修成果等方面,取得很好效果。研修班多位结业学员受邀作为演讲嘉宾参加“2017第一届中国BIM经理高峰论坛”等国内高端BIM论坛,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发表优秀结业论文,参加“中国BIM应用标准与软件体系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将研修成果向全行业宣传展示推广,充分发挥了研修班辐射作用。同时,随着“中国BIM发展联盟行业人才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研修校友平台的逐步搭建,研修师资力量不断充实,课程设置体系化拓展,研修成果不断丰富,提升了品牌新高度。

四、经验及建议

1.班级组织方面:班委会的工作将直接影响班级整体氛围和研修效果,班长及班委会组成应选用具备较强组织和领导能力的学员,能带动全班更积极主动投入到研修授课和研讨活动中。同时,开学典礼前增加研修班破冰环节,促进班委和各组成员的相互认识和快速融入,提高团队凝聚力。

2.课程设置方面:在学员满意度测评中,建议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建议增加建设单位或业主参与的项目案例和专家授课,进一步了解BIM落地与应用的需求和实践成果;二是课程安排过紧、理解消化课程内容及学员之间讨论时间不足。建议对课程设置做部分调整,留出一定时间,让各组学员或全班按照各专业研讨交流。

3.信息化应用方面:往期高级研修班采用纸质文档形式在课程结束后请学员填写提交“满意度测评表”,会务组逐个统计整理测评结果,较费时费力。今后研修活动可不断提高研修信息化手段应用程度,探索尝试采用如“钉钉”办公软件、“问卷星”在线调研软件等信息化工具,提高统计效率。

五、下一步工作

1.借鉴国内外BIM人才培养经验。调研国内高校BIM专业课程开展情况、BIM人才培养模式,借鉴MBA、EMAB、MEM等高级管理人才专业课程设置及组织模式;调研国外BIM人才培养及研修培训经验,重点关注国外与国内机构联合举办的人才培养活动,如:斯坦福大学与同济大学虚拟设计与施工(VDC)研讨会等相关活动,吸收借鉴优秀成果和经验,不断拓展实现“中国BIM高级研修班”新模式新平台新突破。

2.构建中国BIM人才服务体系。围绕联盟BIM创新协同发展理念,结合联盟成员优势和核心资源,汇集中国BIM相关的政策库、专家库、软件工具库、项目案例库等数据库资源,为中国BIM高级人才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支持、解决方案等相关服务。鼓励中国BIM黄埔军校学员参与联盟及联盟成员在标准编制、课题研究、展览展示、论坛研讨、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活动,促进中国BIM人才与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3.推动研修班可持续发展。以中国BIM发展联盟、中国BIM标委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BIM专委会、中国BIM发展联盟深圳大学BIM实验研究中心为依托,联合国内外软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房地产企业,不断创新研修课程、丰富完善课程体系、扩充专家库资源、优化研修环境、提升研修品质,进一步打造“中国BIM黄埔军校”品牌,逐步提高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展望

由中国BIM发展联盟主办、各联盟成员单位承办的“中国BIM高级研修班”已分别于2015年9月、2016年4月、2016年10月成功举办第一、二、三期;在联盟成员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中国BIM黄埔军校四期”全体学员顺利结业。至此,中国BIM黄埔军校已培养314名BIM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黄埔学子在各自工作岗位和BIM技术领域发挥了先锋和引领作用;多篇11学员论文在行业核心期刊及刊物发表,多位学员代表在行业BIM高峰论坛作专题报告,多位优秀学员受邀参加国家、行业及地方BIM标准编制、课题研究、软件研发等工作,为推动中国BIM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BIM应用和推广的领军者和核心力量。中国BIM发展联盟和全体联盟成员将继续推广“中国BIM高级研修班”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内外优秀人才培养经验,加强协同、探索创新,持续为行业创新发展培养高级人才。


 BIM交流咨询 



公告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同望BIM,转载请注明来源;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和稿件,不代表本网态度和观点,若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点赞 4

相关推荐

服务热线:400-160-8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