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1 04:28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1.0.0.0概述
最近几年中,新技术和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了建设项目的交付方式。从用于创建模型的新工具到用于更准确地预测建筑运行状态、性能或外观的可视化、仿真和分析工具,这些技术覆盖广泛,种类繁多。此外,还有用来管理和共享信息,推动业务流程标准化的协作和沟通平台。
该《Autodesk BIM 实施计划》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框架,帮助业主、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承包商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和实践,更快速、更经济 地交付项目。本书还就各方的角色和责任,共享信息的详细程度和范围,相关的 业务流程以及配套软件提供了中肯的建议,通过采用该框架和相关建议可获得以下收益:
■加强项目目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减少因超出成本、进度和范围而造成的问题或质量隐患。
■更快速、更经济地交付项目,同时减轻对环境的影响。BIM技术能够帮助建筑商在任何施工项目的不同阶段——规划、投标、建造、运营——确保随时可以获得项目信息。但在实施BIM技术之前,建筑商需要了解如何简化沟通流程以及如何选择适当工具。
为帮助类似贵公司的企业顺利完成实施流程,Autodesk专门编制了这份《BIM实施计划》。它将帮助您定义项目团队,确定关键流程以及项目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分配各方角色和责任,选择支持协作和沟通的软件解决方案,进而降低项目成本。
1.1.0.0企业级BIM愿景
在本节中,您将定义企业的BIM愿景,包括宗旨、目标,并与整体的企业愿景保持一致。
1.1.1.0与企业愿景保持一致
采用BIM技术可对贵公司的运营产生巨大影响。请在以下空白处列出贵公司的愿景陈述,并指出采用BIM将如何增强或改变该愿景。第一行为示例。
1.1 .2.0 BIM宗旨
实施协同项目管理和BIM技术可为公司带来诸多实际或无形的收益。请列出使用BIM和协同项目管理技术及流程的宗旨及目标,并说明您准备如何衡量各项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预期实现时间。第一行为示例。
1.2.0.0建模计划
在本节中,您将评估准备创建的不同类型模型,将其作为贵公司服务产品中组成部分。您将评估计划创建的模型,制定建模标准以及建模分析选项。
1.2.1.0计划创建模型
在项目过程中,项目团队可能创建多个模型。通常,建筑师和建筑设计分专业顾问会生成一个设计意图模型,用于表现建筑的设计意图,而承包商和签 约分包商会创建一个施工模型,用于模拟施工流程,分析建筑的可施工性。施工团队应就设计意图模型提供建议,设计团队也应就施工模型提出建议。
即使团队致力于采用综合项目交付(IPD),由于合同义务、风险因素以及每个模型的预期功能,有时还是有必要分别创建多个模型。例如,设计意图模型——用于表现设计方案——可能并不包括与施工方式、方法或进度相关的信息。还可以创建一些专门用于进行特定分析(如能耗或安全分析)的其他模型。这些分析模型通常是设计意图模型或施工模型的衍生品。本书中的 2.2.3.0节将详细介绍这些分析模型,包括分析模型和计划。
请在下表中列出贵公司在一个典型项目中可能创建的模型。列出模型名称、模型内容、准备完成模型的项目阶段以及准备使用的模型创建工具。对于贵公司 不准备创建的模型,请将相应行留白;对于您准备创建,但下表未列出的模型类型,请添加行。第一行为示例
1.2.2.0建模标准
制定建模标准是实施 BIM 技术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在本节中,您将制定关于精度和尺寸标注、对象属性、详细程度和计量单位制的指南。
1.2.2.1精度和尺寸标注
模型中应包括设计意图、分析和施工所需的所有必要尺寸标注。但在衡量模型完整性时,某些构件是可以暂时排除在外的。请在以下空白处中列出哪些 构件的定位在评估模型完整性时不予考虑,并且不会影响到其他构件的定位或组装。
[列出在尺寸标注或定位时不予考虑的项。]
1.2.2.2模型对象属性 贵公司必须确定有多少信息是需要存储在对象属性中的。所需信息的数
量取决于该对象将用于哪些功能。在设定对象属性数据的标准时,还必须考虑以后要在模型上进行哪些类型的分析。请参见2.2.3.0节中关于模型分析的详细介绍。
[在此处定义对象属性信息的数量。]
1.2.2.3建模详细程度 您可以使用例表中的表格进行详细等级分析。该表格将帮助贵公司确定需要建模的构件,由谁建模,在哪个项目阶段或里程碑建模,以何种详细等级建模。建模的详细程度可分为四级:Ll. L2. L3 和 CD。在L1级,模型将包括基本形状,这些形状能够表示对象的大致尺寸、形状和方位,并且这些对象可能是二维或三维形式。在L2级,模型中将包括带有对象的实体集,这些实体集能够表示大致尺寸、形状、方位和对象数据。在L3级,模型中将包括带有实际尺寸、形状和方位等丰富数据的实体集。在CD级(施工图),模型中将包括带有最终尺寸、形状和方位,用于施工和预制的详细配件。请参见例表中的更多细节和说明。
某些对象可以从模型中排除。可以根据尺寸大小和/或例外规则来决定 排除哪些对象。
1 .2.2.3a排除对象 在以下空白处列出将从模型中排除的对象。
[在此处列出排除对象。]
1.2.2.3b尺寸 任何小于[](填入构件的大小,例如:6"×6"×6")的对象将不包含在模型中。
1.2.2.4计量 制定公司标准的计量单位制[](公制或英制)。
1.2.3.0分析模型 一系列分析工具将支持您利用BIM技术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出色的预测。本节将介绍主要的分析工具类型。
1.2.3.1材料算量分析 材料算量分析的目的是利用模型属性数据自动完成(或简化)材料算量 流程。之后,这些来自算量软件的信息可以导入或关联到造价软件。为了实现无缝的材料算量流程,初始建模人员必须在设计中添加相关的属性信息。
1.2.3.2进度分析 进度分析使项目团队可利用项目模型分析施工时间和顺序。之后,可以使用分析结果修改或调整施工进度表。虽然现有的软件工具能够帮助项目团队以可视化方式按时间顺序模拟施工过程,但目前还没有能够自动与进度软件进行交互的系统。
1.2.3.3碰撞检测分析 碰撞检测分析用于检查一个或多个模型设计中存在的碰撞冲突。为了减少施工阶段中的变更,碰撞检测应当从设计的早期就开始进行,并贯穿整个设计流程。为了正确地进行碰撞检测,您项目中的各个模型必须具有共同的参照点,并可以与碰撞检测工具兼容。
1.2.3.4可视化分析 可视化工具使项目团队可在三维视图中查看项目的设计或施工,更精确地了解建成后的效果。
1.2.3.5 LEED评估/能效分析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评估体系/能效分析工具能够帮助项目团队评估设计决策对可持续性和能耗的影响。该分 析模型通常是基于主建筑模型,然后可以把材质和建筑设备数据集成进来,以用 于评估项目的可持续性和能耗。
1.2.3.6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工具使用模型来分析建筑的结构特性。结构分析软件通常使用 有限元方法(FEM)来计算所有结构组件的应力。为了进行无缝的结构分析,初始的结构建模软件必须与结构分析软件兼容,而初始的结构模型属性数据则必须包含与结构组件有关的信息。
1.2.4.0计划使用的分析软件 列出贵公司计划实施的分析软件类型。请选择相应的复选框并列出软件的名称(如有)。
1.3.0.0人员计划 在本节中,您将定义贵公司的人员配备计划,其中包括对企业结构、员工技能、人员招聘和培训需求的分析。
1.3.1.0企业结构 实施BIM技术可能改变贵企业的结构。一些企业组建了专门负责管理BIM 技术和服务的新部门和/或新岗位,在本节中,您将列出公司当前的企业结构,就未来与BIM技术和服务相关的企业结构提出建议。
1.3.1.1当前结构 [列出贵公司当前的企业结构。如需要,请包含一份企业结构图。]
1.3.1.2建议结构 [列出建议的企业结构。如需要,请包含一份企业结构图。]
1.3.2.0员工技能 实施BIM技术可能要求员工掌握新的技能。在本节中,您将列出贵公司当前的技能,并就实施BIM技术所需的技能提供建议。
1.3.2.1当前技能 请在以下空白处填入贵公司当前的技能,列出员工类型、每种类型员工人数以及平均技能水平。第一行为示例。
1.3.2.2所需技能 在以下空白处请填入所需技能,列出员工类型、员工总数,所需的平均技能水平以及具备所需技能水平的员工人数。第一行为示例。
1.3.3.0员工招聘 有些情况下,在实施BIM技术时需要招聘新的员工。请在以下空白处列出员 工需求,包括类型、现有人数、所需新员工人数、地点或地区、招聘时间。第一行为示例。
1.3.4.0培训需求 现有员工及新招聘员工需要参加新BIM技术培训。详细的培训计划请参见第1.4.2.0节。请在以下空白处列出培训需求,包括技能、员工类型、待培训的员 工人数以及所需的人均培训时数。第一行为示例。
1.4.0.0系统实施计划 大多数情况下,咨询顾问将指导贵公司实施新的BIM技术。咨询顾问可能为贵公司提供更多的实施文件,包括项目进度、项目计划和其他材料。在本节中,您将定义贵公司的实施计划,其中包括沟通计划、培训计划和支持计划。
1.4.1.0沟通计划 实施BIM技术可能使贵公司的运营发生重大改变。因此必须就实施一事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平稳迁移,避免员工困惑或误解。请在下方列出贵公司的沟通计划。
[请在此处列出贵公司的沟通计划。]
1.4.2.0培训计划 为了有效实施BIM技术,必须进行培训。请在以下空白处列出为员工及公司合作伙伴提供的培训课程。包括培训制度、目标受众、课时、待培训人数和时间。
第一行为示例。
1.4.3.0支持计划 贵公司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得到支持,特别是在培训后。多数情况下,软件厂商会提供不同等级的支持。贵公司也可能从内部提供支持。请在以下空白处列 出您的支持方案,包括系统、支持类型、联系信息和支持时间。第一行为示例。
1.5.0.0公司协作计划 制定公司的协作计划有助于您的员工高效沟通、共享和检索利用新的BIM 技术创建的信息。在有些情况下,贵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协作与沟通协议制度。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实施BIM技术可能需要您重新评估贵公司沟通、共享和检索信息的方式。
1.5.1.0文档管理 您可以在网络上或公司的文档管理系统中创建一个文件夹结构,让员工能够根据网络管理员授予的权限上传、下载、编辑、批注和查看该文件夹结构中 的文档。
1.5.1.1访问权限 贵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应控制网络或文档管理文件夹结构的访问权限。
1.5.1.2文件夹维护 除定义文件夹结构和访问权限外,网络管理员还应负责设置该结构并维护系统。1.5.1.3文件夹通知 在对文件夹结构进行操作时,选定的群组、个人或全体员工可以得到相关通知。通知信息中应包含更新文件,更新人身份等信息。
1.5.1.4文件命名规则 应对所有文件进行准确的描述性命名。应避免在文件名中使用日期,因为协同项目管理系统或网络会控制日期和版本。
[如有特殊命名要求的文件,请在此处列出。]
1.6.0.0企业技术计划 在本节中,您将制定贵公司的企业技术计划。您将评估公司当前的技术能力以及实施新的BIM技术所需的能力——包括软件、基础设施和硬件要求。
1.6.1.0软件选择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BIM工具的优势,我们推荐使用符合以下标准的工具。
1.6.1.1模型创建 模型创建软件应该是基于数据库平台的,并且该数据平台应支持创建参数化、包含丰富信息的对象。无论何时进行变更,参数化模型中的各种相关对象都应自动更新。由于设计方案可能来自多方,因此BIM工具应支持文件链接、共享和参照引用。BIM技术必须支持创建二维平面图,以满足合同约定的文档交付 要求。系统应能够创建和输出符合国际互操作联盟(lAl)制定的IFC标准的文件格式。
1.6.1.2模型集成 模型集成工具将用于整合来自不同软件平台的多种设计文件。该工具还可用于模型仿真。仿真工具必须支持用户按时间顺序模拟施工流程,同时支持实时漫游。模型集成工具应至少能够打开和整合 dwg、 dwf、dxf、 sat、 .ifc、 dgn、 prp、 .prw、 .ipt、Jam和.ipf格式的文件。
1.6.1.3碰撞检测/模型协调 碰撞检测工具应能够对一个或多个设计文件进行碰撞检测分析。系统应能够生成碰撞检测报告,并以 xls、csv 或.xml 文件格式导出。碰撞检测报告中应包含碰撞列表以及直观的图示。
1.6.1.4模型可视化 模型可视化软件用于进行模型的快速浏览,因为项目中某些成员并不需要使用 BIM 模型创建、集成或仿真软件的全部功能。可视化工具必须支持用户环绕浏览、缩放、平移、按轨迹、审核和飞行的方式漫游。
1.6.1.5模型进度审查 四维模型进度审查工具可以帮助您以可视化的方式了解建筑施工流程。
该工具应支持用户根据输入的进度信息来可视化模拟施工流程,还应与Microsoft Project和Primavera等标准的进度软件集成。
1.6.1.6模型算量 材料算量工具将用于从BIM模型中提取材料数量,以便进行成本预算和采购。该工具必须能够自动从三维和二维设计文件中提取材料数量。材料算量软件必须能够与造价软件集成,或者其中的信息必须能够以xls.csv或.xml文件格式导出。材料算量软件必须兼容下文第1.6.1.7节中所列的模型创建工具。
1.6.1.7协同项目管理 协同项目管理系统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软件包。然而,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完整的协同项目管理系应:
■基于Web或支持Web-以便所有相关的、获得授权的项目团队成员都能够远程访问该系统。
■支持为不同的项目团队成员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支持通过内部信息或系统生成的邮件进行沟通。
■具备文档管理功能,支持项目团队创建基于权限的自定义文件夹结构。该结构支持上传、下载和版本控制功能。
■包含支持项目团队查看.dwg..dgn. .pIt. .dwf. .pdf. .tif、.jpg. .doc和.xls文件的浏览器。
■具备施工管理功能,以便用户跟踪信息请求(RFI)、提交的文件、设计审 阅、会议记录、日志、问题、函件和转送材料。
■支持与文档管理层面上的文件夹结构进行数据交互。
■包含投标管理功能,并且支持项目团队寄送合同图纸和规范,供用户以“阅 览室”(Plan Room)的形式查看。
■支持成本管理控制,例如,预算、签约、变更单处理和支付申请跟踪。
■支持项目团队根据系统中的信息生成报告。
■支持通过解决方案中的文档编制、施工和成本管理组件优化整个工作流程。 选择您准备使用的组件和特定软件并在下方列出,以便参考。
1.6.2.0 基础设施要求
根据贵公司当前的能力以及准备实施的上述 BIM 技术,基础设施要求可 能各有不同。因此,必须分析贵公司当前的技术基础设施以及上述所选软件系统
的要求。请在以下空白处列出为了适应新的 BIM 技术而必须增加的基础设施。
[列出为适应 BIM 技术而需新增的基础设施。]
1.6.3.0硬件要求
根据责公司的当前状况以及准备实施的BIM技术,硬件要求可能各有不 同。因此,必须分析贵公司的当前的硬件以及上述所选软件的要求。请在以下空白处列出为了适应新的 BIM 技术而必须增加的硬件。
[列出为适应 BIM 技术而需新增的硬件。
公告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同望BIM,转载请注明来源;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和稿件,不代表本网态度和观点,若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阅读:3115 点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