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如已有在天工造价网(https://www.tgcost.com)注册的天工账号,可直接登录
如未注册过天工账号,点击注册天工造价网账号,跳转到注册页面,按提示完成注册后回来即可登录
如果进入AUTOCDM页面之前已经登录了天工账号,那么登录状态会自动同步,无须手动操作登录
成功登录后,进入项目管理页面,此页面会列出当前登录账号创建的所有项目,若是第一次登录,列表是空的,我们可以点击左上角的【新增项目】按钮来新增一个项目。
点击【新增项目】按钮后,弹出填写项目信息的窗口,最基本的必填信息为项目名称和工程地址,其余信息可以选择先不填写,后续在项目详情页修改。信息填写完成点击下方【保存】按钮。
点击项目列表里某个项目的名称或操作列上的查看图标均可进入项目详情页。
在此页面可以继续修改项目信息,也可以直接进入后续的建模操作。若修改了项目信息,需点击右上角的【保存】按钮以保存更改。
在开始建模之前,我们需要有建模用的建筑材料,如柱子、楼板、门窗等,在此我们统称为“构件”。构件需要引入到项目中才可以被建模使用。目前有两种渠道引入构件,一是导入符合CDM标准的excel数据,二是从个人构件库引入,一般情况下推荐第二种方式,因为构件数据可以保存在云端,更方便管理。
点击左侧导航栏上的【项目构件】,进入项目构件页面:
点击【从构件库导入】按钮,即弹出选择导入构件的窗口,如图所示:
如果个人构件库中没有构件,此次弹窗的构件列表将是空的,为了能在这边选到构件,我们需先加一些构件到我的个人构件库中。接下来快速演示如何增加构件到个人构件库,更多关于构件库的详细的操作和讲解可后续另行查阅《构件库操作手册》。
点击右上角【进入构件库】按钮,进入构件库
点击左上角的【工民建】图标,进入系统内置的工民建构件库。
任选一个构件,如点击结构构件的矩形梁,则进入这个矩形梁构件的详情页
点击左上角的【保存至我的库】,即可将此构件加入到个人构件库中。点击顶部菜单中的【我的模型库】,即可进入个人构件库。下图为个人构件库页面,左侧点选一个构件,还可以按需在右侧编辑修改其几何属性、钢筋属性和编辑工程量计算式。
至此完成增加构件到个人构件库操作,如仍需更多构件,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回到引入项目构件的操作,再次点击【从构件库导入】按钮,勾选想要导入的构件,点击【确定】按钮,即完成项目构件引入。
有了构件后,便可开始建造模型了。在BDM中要对一栋建筑物建模,只需完成两项工作,第一是设置好楼层信息,第二则是在每层楼层对应的层轴网上布置构件。
点击左侧【快速建模】,可以看到上方有【新增楼层设置】和【新增层轴网】按钮。楼层与层轴网之间是存在关联关系的,每个层轴网必须对应到一个楼层上,而一个楼层上可以放置多个层轴网。
点击【新增楼层设置】,弹出设置页
结构层:为此建筑物总楼层数,如一座建筑地上3层,地下2层,则结构层应填5。
点击楼层设置,可进入二次编辑楼层信息,此页面除了有在新增弹窗可以设置的数据外,还可以单独设置每层的层名称和层高。
楼层名称列:设置每层楼层的名称,这里建议设置清晰可读的名称,便于后续层轴网关联,和复制构件到其他楼层等功能的使用。默认会按新建时填入的楼层数据生成【楼层号】+层的名称,如-1层,1层,2层。
层高列:指每层楼的高度。如本层楼板离天花板距离为2800mm,则填入2800
标高列:标高列不可编辑,点击【刷新】按钮可刷新值。其值是通过设置的最底层底标高和每层层高计算得来的。
轴网顾名思义,由多根横向纵向互相垂直交叉的轴线组成的一张网状背景。其交叉出来的点称为轴网交点。轴网的主要意义在于以一种较为清晰直观的方式解决构件布置定位的问题。如果没有轴网背景,那么在平面上布置了一些构件之后,可能会需要额外的测距功能辅助,才能时刻弄清楚某两个构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若有轴网背景,所有构件以轴网交点为锚点来布置定位,那么其相互位置关系就可以比较容易的从轴网线间距上读出。
点击【新增层轴网】按钮,弹出新增窗口。此窗口所有信息均为必填项,下面逐个介绍其含义。
轴网名称:设置每个层轴网的名称,由于一个楼层可以对应多个层轴网,所以建议设置一个清晰明确的名称,如有两个位于第三层的层轴网,打算一个用来布置框架结构构件,一个布置软装构件,那么可以前者命名为三层框架结构轴网,后者命名为三层软装轴网。
所处楼层:设置此层轴网处于哪一个楼层上。下拉框列出的选项显示的是在楼层设置里设置的楼层名,所以在前边设置个清晰明确的楼层名,在这便可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楼层。
轴网X轴方向轴线数:X轴即XY坐标系上的那根横向轴,所以这里指的横向存在几根竖直轴网线。一般按照图纸来,如图纸上横向有5根轴网线,则填入5。
轴网Y轴方向轴线数:Y轴即XY坐标系上的那根横向轴,所以这里指的纵向存在几根横平轴网线。一般按照图纸来,如图纸上纵向有3根轴网线,则填入3。
以下图为例会更为直观,这就是一张X轴方向轴线数设为5,Y轴方向轴线数设为3的轴网。
nn1轴所在X轴坐标,mm1轴所在X轴坐标:X轴方向上的所有竖线统一称为nn轴线,第一根竖线(从左到右)我们称之为nn1轴线,第二根竖线则为nn2轴线,后面的以此类推。mm1的含义与nn1类似,区别是mm1指的是Y轴方向上的第一根横线(从下到上)。于是nn1和mm1的坐标共同构成了此层轴网的起始坐标,设置此坐标值的意义是为了兼容不是每层起点都位于同一坐标的建筑物(典型的如金字塔),或即使是一栋每层起点都一样的长方体的建筑,但每层使用了一个以上的层轴网来布置构件,其中一个用于布置框架结构,这个的起点可设置为(0,0),另一个专门用来布置空调外机,假设空调外机均位于大楼的右侧边,那么坐标便可直接设置为空调外机所处位置的起始坐标,也就是我们不需要保证每张层轴网都是一样起点和一样大小,即使位于同一楼层上,也可以各自灵活的设置。当然对于这种情况,如果不想通过设置nn1,mm1坐标来定位,也可保持nn1,mm1坐标为0,然后通过设置后面马上讲到的轴网线横向、纵向间距来解决。
轴线横向间距:指的是X轴方向上的各竖线间的间距。考虑到轴线可能很多,如果各轴线的间距各有不同,在此新增窗口无法方便快捷的批量设置,故而这里设置的是统一间距,若确实有不同间距的情况,可在新增完成后,进入轴网页面在轴网图上直接针对性的修改。
轴线纵向间距:指的是Y轴方向上的各横线间的间距,其余含义与轴线横向间距相同
轴网界面包含了众多界面元素,按用途可大致分为四大块:
这四块区域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操作顺序,在实际建模工作中,一般都是按当下需求乱序使用。在此只是为了用户能立即上手体验使用轴网建模,同时对上述各区域发挥的作用有更为直观的了解,所以整理了一个最基本的建模流程以供参考:
轴网名称、设置楼层、nn1坐标、mm1坐标的含义与新增窗口上的完全相同,便不在此重复讲解。
在新建轴网时囿于窗口尺寸且难以直观方便的设置不同间距,所以当时填了统一的间距值,但现实情况下往往很多图纸上的轴网间距并不统一,在此页面便可根据实际情况,一个个的调整正确。
修改某两根轴网线的间距很简单,只需点击选中操作区上的间距值,然后在下方的“修改轴网线间距值”处填入新的间距值,点击后面的【修改】按钮即可。当鼠标靠近操作区上的某个间距值时,图上会显示一个包围这个数值的黄色选框,意味着此数值可被选中;此时单击鼠标左键,包围这个数值的选框变成了红色,便意味着此数值已被选中。
下图为已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间距的轴网:
左侧的项目构件树列出了所有此项目可用的构件,想要用哪个构件,在对应的树节点上直接点击即完成添加。每个通过这种方式添加进来的构件,初始位置都会定在nn1和mm1的交点上。后续为了方便叙述,我们约定一种交点命名规则为:nnmm。当我们说0101时,指的是nn1和mm1的交点;当我们说0102时,指的是nn1和mm2的交点;当我们说1202时,指的是nn12和mm2的交点;以此类推。出于同样的目的,在软件上的其他适时位置也使用了同样的命名规则来描述轴网交点,继续往后使用就会遇到。
下图为添加了一个矩形柱的效果:
已添加到操作区上的构件均可以被选中以进行更多的操作。与修改间距值类似,当鼠标靠近操作区上的某个构件时,图上会显示一个包围这个构件的黄色选框,意味着此构件可被选中;此时单击鼠标左键,包围这个构件的选框变成了红色,便意味着此构件已被选中。
构件添加到操作区后,我们可以使用“移动工具”把它移到想要的位置上。首先选中欲移动的构件,然后点击上部功能区中的【移动】按钮,就会弹出一个下拉菜单,如下图所示:
下拉菜单上主要分三块,最顶部显示当前选中的构件的名称;往下是移动模式下拉选框,当前支持两种移动模式:轴网交点和固定距离,前者可以让构件从当前所处的轴网交点移到下一个轴网交点,后者则是移动指定的输入距离值,当切换下拉选项到“固定距离”,距离值输入框就会随之出现。
下拉菜单最底部是一个方向操作手柄,在上面确定好移动模式后,直接点击手柄上的方向按钮就可操纵构件上下左右移动了。如当前选中了位于0101交点上的构件,移动模式选为轴网交点,点击了【上】按钮,那么此构件会往上移动一格,并且其“所处轴网交点”属性会变为0102,在网页右下方的构件属性列表中可以查看到。
如果移动模式选为“固定距离”,最终影响的构件属性会有所不同。例如设置往上移动固定距离为800mm,那么尽管在操作区上看起来效果一样,但实际修改的构件属性是底下的“离轴网交点y方向距离”,其“所处轴网交点”属性依然保持为0101不变。弄清楚这点区别之后,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使用移动工具了。当某一楼层图纸已有清晰明确的轴网线的时候,那么让构件在各轴网交点上穿梭或许会更为便捷;反之若没有清晰明确的轴网,自己也不想去构建复杂的轴网或不想让构件的位置受到轴网交点的束缚时,那就可以让每个构件的“所处轴网交点”属性保持在0101(也就是此层轴网的起始位置),然后直接操作可以影响其“离轴网交点x,y方向距离”属性的工具来把构件放到想要的位置上。
偏移指的是构件相对于其所处轴网交点的位置偏移。目前在BDM里,所有构件均以其左下角作为原点,所以可以看到当构件被添加到操作区上后,是构件左下角点与轴网交点在重合。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希望是构件的中点重合到轴网交点上,或是与轴网交点偏移开一定距离,这些都可以通过“偏移工具”来完成。
选中一个构件,点击上部功能区里的【偏移】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里,主要关注中间的输入区域和底部的小按钮组。
相对于轴网交点:这里显示了选中构件当前所处的轴网交点,这个值这里是只读的,不可编辑修改。
X方向偏移、Y方向偏移:就是上面所说的相对于其所处轴网交点的位置偏移值,想要偏移多少就输入多少,支持输入负数,即表示反方向,X方向上的正数是向右偏移,负数是向左偏移;Y方向上的正数是向上偏移,负数则是向下偏移。
输入框还支持四则运算计算式,如做了一次偏移,看了图上的效果觉得还不够,想要往右再平移50mm,那么你不需重新计算加上这50mm后构件离轴网交点总共偏移了多少,只需再次点开【偏移】,在已有的X方向偏移值后面输入“+50”,然后点击确认即可。
在点开【偏移】下拉菜单时,会先把选中构件已有的偏移值显示出来。我们选中的是刚刚做过“固定距离”移动的构件,在这就会看到“y方向偏移”的值为800,在这改变“y方向偏移”的值,选中构件的“离轴网交点y方向距离”属性值也会随之改变。这意味着“固定距离”移动和“偏移工具”影响的是同一构件属性。
虽然看起来“移动工具”和“偏移工具”的功能重复了,但从关注点大小的角度来看并非如此。“移动工具”主要关注构件在轴网上较大尺度的位置定位,而“偏移工具”主要是聚焦于所处轴网交点的周围位置的微调,从“偏移工具”下拉菜单底部的“对齐到”小按钮组上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对齐到”小按钮组总共有九个按钮,分别对应选中构件的四个角点,四个边线中点和一个图形中点。点击任一小按钮便可使这个点跟其所处轴网交点重合。但是需注意,【对齐到】按钮并未改变构件的原点位置,构件原点始终处于其左下角,改变的只是偏移值,通过点击小按钮后上面输入框的数值变动就可以看出。下图为对齐到图形中点的效果。
BDM支持旋转构件。选中一个构件,点击上部功能区里的【旋转】按钮,弹出下拉菜单。旋转功能菜单的内容比较一目了然,中间区域可以按输入的角度来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底部则是预设的常用旋转角度。需要注意的是旋转中心的问题,目前只支持构件绕其原点旋转,当选中一个构件并点击【旋转】按钮后,操作区上的构件上会出现一个黑色小圆点,表示其旋转中心所在位置。
复制功能可用于快速生成一批构件。选中一个构件,点击上部功能区里的【复制】按钮,弹出下拉菜单。
进入复制操作时,首先需确定“复制模式”,目前BDM支持“矩形分布”和“线性分布”,通俗地讲就是复制后的结果是组成一个矩阵还是排列成一条线;“点分布方式”指的是构件具体的落点位置,目前默认为轴网交点。
如果选择了“矩形分布”模式,那么底下会有两个输入框需填值,一个是复制起点,默认取被复制构件当前所处的轴网交点,可以修改为别的轴网交点;另一个是复制终点,需填入能跟起点互成矩形对角点的轴网交点。例如想要复制一个2x3的矩阵,复制起点填入了0101,那么终点就应填入0203,效果如下图所示:
复制起点和复制终点填入的轴网交点不需考虑大小顺序,只要是互为矩形对角点即可,所以在上面的例子,即使起点和终点的值互换,也能得到一样的复制结果。
当“点分布方式”选为轴网交点时,复制操作是通过设置每个复制出来的构件的“所处轴网交点”属性来达成效果的,点击被复制构件的上一个构件,可看到其所处轴网交点”属性的值为0102,右边的则为0201。至于其它的属性,则会原封不动的复制到新构件上,例如“构件名称”,“相对x方向角度”和“离轴网交点x,y方向距离”。我们把刚刚复制出来的新构件删掉,回到复制前的状态,然后对复制构件先做一些偏移和旋转调整:
再次执行上面的复制操作,复制效果如下:
如果一栋建筑有某几层的构件组成比较相似甚至完全一样,那么可以在完成一层构件的布置后,使用这个功能来节省时间。首先点击上部功能区里的【批量选择】按钮,随之弹出的窗口会列出所有已添加的构件列表,把想要的构件都勾选上后,点击确定:
在操作区上可看到刚刚勾选了的构件都变成了选中状态,此时再点击上部功能区里的【复制构件到其它层】按钮,随之弹出的窗口会列出所有可复制的楼层。
如果某个楼层已有对应的层轴网,那么在此楼层节点下会列出其所有层轴网,我们需在层轴网前勾选来指定把构件复制到哪一个层轴网上;如果某个楼层还没有对应的层轴网,则会在复制构件的同时自动新建出一个层轴网,我们只需直接勾选此楼层即可。
完成在轴网的布置操作后,可以在“模型总览”页面看到三维模型效果。点击左侧导航栏上的【模型总览】,然后点击顶部的【生成/刷新模型】按钮,即可预览和操作三维模型。